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家高层次人才吴阳松教授来马院开展国社科项目申报讲座

发布时间:2025-01-07阅读数:

2024年12月30日,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阳松教授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了一场题为“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永园主持。

吴阳松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3项。吴教授首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是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升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支持工具。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竞争愈加激烈,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成为衡量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申报的成功率,成为了许多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接着,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申报经验,系统讲解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他强调,项目书的撰写是申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一个高质量的项目书不仅要明确研究选题,还要在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等方面做到充分论证。特别是在选题方面,申报者必须紧扣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兼顾学科前沿和社会问题,选取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对于初次申报者来说,项目书的逻辑严密性和结构清晰性至关重要,建议申报者多参考已有的成功案例,借鉴前人的经验,提升申报材料的整体质量。

此外,吴阳松教授还提出了许多申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他指出,许多申报者在提交材料时忽视了细节问题,例如项目书的格式、内容的完整性等,导致评审专家在初审时就对其产生负面印象。因此,申报者应当在提交前进行多轮审校,确保每一项内容都符合基金申报的规定,避免出现因格式不符或内容不完整而被淘汰的情况。

与会的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刘先春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志超教授、叶茂泉等三位专家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看法。刘先春教授强调,选题要注重结合时代需求和社会现实,避免过于学术化或过于偏离社会实践的课题。杨志超教授则提出,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性是项目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建议申报者从多学科、多视角出发,力求在学术研究中有所突破。叶茂泉则分享了自己的申报经验,他特别提到,写作时要注重论证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确保项目的每一部分都能有理有据地支撑起整体研究框架。

讲座结束后,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与会教师们纷纷提问,针对自己在项目申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专家们请教。吴阳松教授和三位专家分别耐心解答了教师们的疑惑,特别是在如何提高项目创新性、如何应对专家评审等问题上,给予了详细的指导。通过互动,教师们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要点,也获得了更为具体的操作性建议。

此次讲座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申报经验和学术指导,也促进了与兰州大学、广州等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相信在未来,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