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主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 团队基本情况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建设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教学研究与改革

    News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与改革(2015)

    System2015-1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对学生历史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以历史事实为主,对学生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也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指导意义,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水平。增强了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改革的中心,课程组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遵循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基本要求”和我们自己制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适时地更新课程内容,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1、正确处理好”纲要”与中学历史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历史知识讲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纲要”课与《概论》课之间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授课教案和教材的关系。

    2、教学中紧紧围绕着教学模式的内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线—“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方法;是教学手段多样的复合性。在教学中围绕一个主线;立足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路径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挥史学的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和启迪民智的功能。

    3、教学中实现“5个结合”。探讨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纲要”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五种的教学方法的结合。

    4、教学和实践并举。实践环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组历来十分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并多次就此问题展开交流,积极探索更广阔的实践途径。实践教学是“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又红又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就要实现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实践,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就目前“纲要”实践教学而言,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给“纲要”课设置单独的实践学分和实践学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可以组织第二课堂,开展学生团体的活动;社会调查、假期考察、社会实践等主题社会实践互动。没有条件的可进行虚拟实践,借助影视符号或计算机网络支持实践教学,具体形式:网上调研,网上调查搜集材料,由学生借助网络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实例分析,让学生从专用文字、影视档案库或计算机调出的事例,独立诊断分析,提出分。 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正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正对实践教学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有效地开展本课程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