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主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 团队基本情况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建设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课程建设

    News

    原理教研室讲义第八专题

    System2016-12-12

    山西财经大学

    讲  义

    课 程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八)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时间

    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

    授 课 班 级

    主 讲 教 师

    刘长林 李鹏

    职 称

    讲师 副教授

    使 用 教 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一六年七月


    教学单元

    第八专题

    时  间

    年    月    日第     节

    章  节

    名  称

    第八专题 真理和价值

    授  课

    方  式

    课堂讲授

    教学

    时数

    2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把握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教  学

    方  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堂讨论等。

    教  学

    内  容

    第八专题 真理和价值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专题八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实的道理。

    2、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社会实践来检验。由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也被称为客观真理。

    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就必须在真理问题上批判主观真理论。多元真理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真理问题上都是主观真理论。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本性的不变性。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或正确的认识,它同谬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当新的真理代替了旧的真理时,不能因为真理的发展就把旧的真理看作是谬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这个本性不会因为真理的发展而改变,这就是真理的绝对性或不变性;二是指真理内容的完全正确性。对客观世界完全正确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最终奋斗目标,人类认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和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也说明了人类能够趋近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可变性。真理的内容是具体的,是一定条件下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对象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发展意味着这些条件、主体和客体的改变,从而真理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二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不完全正确性。在真理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真理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历史局限性才能显露出来,从而表明这些真理内容的正确性是不完全的、近似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和渗透,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无数个相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4、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用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看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态度应当是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它,马克思主义真理又是相对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1、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观点,还必须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和真理相对立,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的发展过程存在着真理和谬误的矛盾斗争。

    2、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的辨证统一关系是:

    (1)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在于,真理是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原因在于,谬误是真理认识的前导,批判谬误可以发现真理。

    (3)在真理的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利用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为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2、检验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观点要求,把实践标准看作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惟一性、至上性和绝对性,即惟有实践能够检验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局限性、历史性和相对性,即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辑证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明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真实性。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1、人类的认识活动不但要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判断客观世界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行价值性的评价。没有真理性的认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会失败;没有价值性的评价,人类的实践活动就失去了目标。

    2、认识的价值性就是指认识过程中的价值评价,价值评价不是真理性认识,而是价值性认识,或者是认识的价值性。它是认识主体根据自己的愿望、需要、利益等主体性标准,对认识对象做出是否有意义的判断。

    主体按照自己的判断确定行动目标。

    3、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价值是客观满足主体需要而得到的肯定性评价。显然,这是两个不同标准、不同作用、不同指向的认识活动,但它们又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于人类认识活动过程之中。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价值性评价活动,必须以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又必须以对客观世界的价值性评价为归宿。

    4、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辨证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既是一个合规律性的活动,又是一个合目的性的活动。合规律性要求认识的真理性,合目的性要求认识的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讨  论

    练  习

    作  业

    思考题

    1. 大学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2. 如何认识真理的相对性?

    参  考

    资  料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节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基础》,《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