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主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 团队基本情况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建设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课程建设

    News

    原理教研室讲义第四专题

    System2016-12-12

    山西财经大学

    讲  义

    课 程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四)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时间

    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

    授 课 班 级

    主 讲 教 师

    李文艳 董英英

    职 称

    副教授 讲师

    使 用 教 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一六年七月


    教学单元

    第四专题

    时  间

    年    月    日第     节

    章  节

    名  称

    第四专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授  课

    方  式

    课堂讲授

    教学

    时数

    2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世界。

    教  学

    方  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堂讨论等

    教  学

    内  容

    这一专题,我们学习和把握辩证法的总特征,本专题从物质世界的基本联系和永恒发展两个基本方面,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本专题包括两个内容: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涵义

    (二)联系的特征

    (三)坚持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

    (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保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换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本质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持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展程度不同的变化。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绕太阳有运动,并引起地球上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比如四季更迭就是由此引起的。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会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物的发展是一过程。过程就指事物自身发展、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从我国的现实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 联系的特征

    2. 发展的实质

    讨  论

    练  习

    作  业

    用辩证法观点分析“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一科学发展观。

    参  考

    资  料

    1. 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 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基础》,《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