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访问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主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 团队基本情况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建设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课程建设

    News

    原理教研室教案第十专题

    System2016-12-12





    马克思主义 学院

    课 程 教 案

    ( 2016—2017学年第 1 学期)










    课 程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 研 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授 课 班 级: 2015级


    任 课 教 师: 董英英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类型

    通识课组群(√ );专业(学科)课程组群( );公共选修课程组群( );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 );

    授课方式

    理论(√ )实践(√ )实习( )

    课程总学时

    48

    学 分

    3

    学时分配

    总学时: 48 。其中,课堂教学 32 学时;实践教学 16 学时。

    教材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授课教师

    董英英

    职称

    讲师

    学科

    哲学

    授课时间

    第10周

    授课地点

    SD01等

    讲授题目

    第十专题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课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辩证运动规律;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纲 要

    方法手段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意义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多媒体课堂讲授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学习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3.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和作用?

    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5.怎样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6.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7.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

    8.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辩证关系的原理?

    9.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

    10.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